明清的皇帝们一般都在天安门颁布重要诏令,称为“金凤颁诏”。此外皇帝大婚、将领出征时祭旗、御驾亲征时祭路、刑部在秋天提审要犯(“秋审”)、殿试公布“三甲”(“金殿传胪”)等重大仪式也都在此举行。
天安门城楼座落在天安门广场的北端。从前门望去,城楼上黄色的琉璃瓦和朱红的柱子、城台交相辉映,宏伟端庄。最上面镶嵌着庄严的国徽,红底镶金,闪闪发光。国徽下面悬挂着八盏红红的灯笼,再往下的正中央是毛主席的照片,两边分别书写着: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!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!
走进城楼,只见两边分别矗立着两座白色的华表。爸爸告诉我: “它的寓意是‘望君归’,提醒皇帝外出游玩时,要记得回来处理国事。”华表的两边还站立着四头威猛的狮子,就像四位忠实的士兵坚守在自己的岗位。五座金水桥与城楼跌五个拱门想通,从金水桥走过,可以直达城门。
登上城楼,放眼望去,哇!我不禁惊叹一声,世界上最大的广场——天安门广场呈现在我的眼前。五星红旗在广场高高飘扬,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,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,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矗立在广场南部。宽广的长安街上,骑车川流不息。我站在城楼上,耳边仿佛响起历史的回声: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!
作为一名中国人,登上神圣威严的天安门城楼,我感到无比的自豪!
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传统的中轴线上,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,造型威严庄重,气势宏大,是中国古代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的天安门,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(14l7年)。原名承天门,以示皇帝“承天启运,受命于天”。清顺治八年(1651年)重建后,改称天安门.既包含了皇帝是替天行使权力。理应万世至尊的意旨;又寓有“外安内和,长治久安”的含义。明、清时,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,城门五阙,重楼九楹,高为33.87米;1970年翻建后高达34.7米。它造型典雅,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作。
广场北面的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,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,最初叫“承天门”,寓意奉天承运,受命于天。清顺治八年改建,并更名为天安门,天安门高33.7米,下面的城台建在1.59米的须弥座上。城台共高14.6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