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造发明的三块敲门砖

有教案 / 作者:啵啵霸 / 时间:2009-10-15 /1008℃

创造并不神秘,人人都有创造的潜力     有人以为创造、发明是学者、专家、教授的专利,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对。学者、专家虽然满腹经纶,学富五车,但终生无所创造的不在少数。知识相对贫乏的后来者常能超过前人。创造力、智力、学业成绩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。高智力者,学习成绩并不一定优秀,只要具备了中等偏上智力的人,其智力与创造力就没有明显的相关。创造力是需要开发,是能够开发的。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学校里大多有痛苦的经历:牛顿曾被视为愚笨儿童,达尔文曾被校长断定为不可造就的人,爱迪生上学不到6个月就被学校开除,爱因斯坦两次考大学未被录取,李比希曾被校长、同学们嘲笑,历史学家司格特,在学校曾是成绩最差的学生。要想培养创造型人才,就需要转变观念,转变教师的学生观。创造力人人都有,并不神秘。由于儿童少受思维定势约束,在儿童嬉戏玩耍的游戏中,在儿童恶作剧的活动中,常常蕴藏着创造的火花。 创造力起源于好奇心     好奇心是神圣的,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。牛顿夏日乘凉,微风吹来,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,砸在他身上,他忽发奇想,苹果熟了,怎么往地上落,不向天上飞呢?由此引起了他的兴趣,从此他潜心研究,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。居里夫人说:“好奇,是人类的第一美德。”瓦特小时候看到壁炉里壶开了,热气冲击壶盖“咔、咔”直响,他尖声怪叫。奶奶听到叫声急忙从阁楼上跑下来,瓦特指着壶对奶奶说:“壶盖乱跳!”气得他奶奶七窍生烟。壶开了,热气冲得壶盖跳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,历来如此。这件事引起了瓦特的好奇心,从此他潜心研究,终于改进了蒸气机,导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。科学家之所以对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,起源于他们在别人习以为常的时候问了个“为什么”。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、好动。所以,我们要加倍爱护儿童的好奇心,珍视儿童的求知欲,促使儿童创造的天性得以张扬。 成功,是靠成功推动的     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,也是科学家、发明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。但这是有条件的,只有失败是暂时的,成功是有很大把握的时候,失败才能成为推动人锲而不舍的力量。小学儿童还不具备由未来规划现在的能力。在儿童心目中,任何失败都是永恒的,是灾难性的。让儿童遭遇失败,是不人道的,是残酷的。一个心理学家说得好“成功,是靠成功推动的”。教师应该成为儿童成功的源泉,教师应竭尽全力,创造一切机会,让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,让孩子们在成功的一片欢歌笑语中迈向更大的成功。    开发儿童的创造力,一要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好奇心,二要培养其创造的人格,发明创造的意向。爱因斯坦说:“科学上的成就,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人格的伟大”,科学偏爱有准备的头脑。三要教给学生创造发明的方法,帮助他们勤于思索,善于思索,从小就接受创造发明的训练。创造性才能(发散思维能力),创造发明的技巧方法、创造发明的意向,是创造性人才赖以成长的要

上一页12 下一页

相关专辑:发散思维小班中班大班小发明
排行
最热